倒闭潮加速团购行业洗牌
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描述近年中国团购网站的迅猛发展十分贴切。进入2011年,快速增长的团购行业暴露出种种弊端,除了服务、诚信度方面的硬伤外,融资难、扩张难、改革升级难等公司层面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分析人士指出,资历尚浅的诸多团购网站想要华丽地“破茧成蝶”,势必经历一场残酷的行业洗牌。
倒闭潮来袭
经营的冬天为何来得如此之快?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北京地区约有116家团购网站“消失”。另据购团网统计,自2010年3月以来已经有608家团购网退出市场,其中15家网站被收购、23家团购网转型。
不仅仅是小企业,一些中大型网站也开始打响紧缩战。今年4月,美团网关闭了马鞍山等4个城市的分站,随后开心网也收缩三四线城市的战线。腾讯与Groupon合作的高朋网更是出乎意料地在8月中旬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员。此类事件的频发堪比当年团购网站扩张时的频繁动作。
事实上,团购网的运营并非表面上那样光彩夺目。目前国内团购网站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短期内很难看到盈利,加之竞争激烈,商户再次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导致行业毛利率继续走低。由于团购业自身的规模化特征,要求其在各个城市进行扩张,这样必然带来人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广告和市场推广费用的增加,运营成本也随之上升,这无疑加速了亏损进程。
有媒体报道称,团购网站的运营成本通常一个城市一个月40万元,这意味着一个团购平台每个月线上的交易额可能要达到500万元甚至更高才能支撑。做得比较好的团购网站一天可以上线4-5单团购项目,一个月150单左右。假设商家与消费者的信息对称,不允许团购任意加价,网站的利润空间在标注出来的团购价格的10%至20%左右,那么每一单都要达到3万元的流水。团购中的高价格商品是很难卖出的,普通餐饮以每单20元计算,要1500人交易才能达到销售额。事实上,一天5单,每单超过1500人,这个水平目前还没有一家网站能做到。
融资之殇
团购一岁半了。从人人追捧的爆发到媒体的集体唱衰只经历了短短的一年半时间。“99%的团购网会死掉”的论断近期不绝于耳。
据领团统计,8月全国团购网销售总额为18.67亿元,略低于7月的18.86亿元,环比下跌0.1%.2011年1-8月全国团购销售总额高达98.08亿元。而截至2011年8月31日,全国团购网站数量达到了5610家。
8月新增团购网138家,与前一个月新增团购网数量相比环比减少37.56%.
春节过后新增团购网站数量开始回落,从3月的新增358家,4月的新增275家,5月的新增218家,6月的新增203家,7月的新增221家,一直回落至8月的新增138家。
领团CEO王启亨曾公开表示,中国团购行业正式于2011年9月告别粗放式的初级发展阶段,其标志是鼻祖Groupon与腾讯联姻的高朋网的裁员风波以及8月新增团购网数量的骤降。团购自2011年9月1日起正式进入团购发展三部曲的第二部,这是精耕细作的中级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烧钱的硬广告会逐渐退潮,洗牌、规范、创新、融合,回归本地、垂直细分将成为本阶段的主旋律。
然而,没有风投的资金运营、风投继续追加投资,团购行业的盛况很难维系。而一旦风投收紧,自身缺乏造血功能的团购网站便会进入集体洗牌。也就是说,由于团购模式本身的造血能力有限,即便是前十名的网站,也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升级之殇正在隐隐作痛。
洗牌成定局
艾瑞在《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络团购市场研究报告》中指出,到2011年上半年,国内团购市场交易规模已超过62亿元人民币,销售额增长率为15.2%.预计2011年全年销售额将达到16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6.4倍。截至2011年6月,团购网站数量超过5000家,其中上规模、运转情况良好的企业仅20家,不到千分之五。
易观国际的报告显示,“N国鼎立”的中国团购市场,已脱离了“单纯逐利”谋求生存的小网站时代,市场策略随之偏移。团购市场平静的海面下,一场看似“不为盈利为资源”的“新战争”,正在拉开团购2.0的序幕。业内人士表示,团购2.0的出现,必将成为团购行业的洗牌加速器。
据行业内人士分析,下半年整个业态将面临“洗牌重组”。经过第二季度的反思和调整,今年下半年将上演行业洗牌的重头戏,可能不是从数千家团购洗到10家左右,而是在10余家大型团购网站之中重排座次,这也是多极并存的必然结局。
行业洗牌已成定局。目前,投资商对国内团购企业的投资热情也趋于冷却,资本对团购网站的“冷遇”将导致部分团购网站面临经营困难。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此轮竞争中预计将有近80%的团购网站被淘汰,伴随着尚不明朗的兼并、重组等,行业调整时间可能持续一到两年。
(责任编辑: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