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平面广告设计

平面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和形象思维

   就物理功能而言,线条或色彩本身是没有任何情绪的。但由于经验的积累,才使人感受到粗线的坚实,细线的纤柔,快速的线条有流畅感,断挫的线条有滞凝的感觉,不同的颜色有了不同的情绪象征意义。就像中国的书法艺术。不用声音就可以表现节奏和旋律,不必模拟实物的外形,就地能准确的表达出软硬,疏密,虚实,欹正等结构形态。利用点,线,面的规划,叙正均衡,大小错落及动静收放,产生顿挫,缓急的节奏,进而达到优美旋律的追求。

  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判断美与丑,和谐与冲突的差异,这种能力有别于知识性的思考,可称为“形象思维”。

  成功的设计者,就是利用“形象思维”来思索点,线,面的构成,设计推演出有效的唤起美感经验的作品。排版设计尤为如此。

  有限的视觉符号,文字,少量的插图(有时没有),这些素材有时不具备描述清楚事件或呈现情绪的能力,即使能自由的使用线条和色彩辅助,仍然拘束,所以通过“形象思维”直接捕获内心的原点,是排版设计的唯一途径。

  排版设计最重要的是,设计者如何把那些涵养和观点传达给观者,以便使版面上的思想能进入观者的心灵。

  达意的图例,元素图表之善用,字类与词句之巧妙运用,照片及版面之动人安排,使设计意味深长的字群,照片和空间等关系变成一种沟通,而不只是装饰。

  一、当前平面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平面构成课大多侧重形式法则的运用,重视技术、技法训练,忽视对学生平面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多照搬艺术类模式。这种上课模式,显然是不科学的。现有的平面构成教学模式中,存在教材内容单一、表现手段陈旧、过于强调手绘等问题。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广告学专业学生并非艺术类学生。我们在教学中不可能把他们培养成手绘高手,而他们在学习中通常相互模仿,作业千篇一律,达不到好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这种教学模式,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首要位置。就笔者所在的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来看,平面构成也是按艺术类模式进行的,重技术、技法训练,学生盲目做几何形堆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笔者与同仁共同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其实无论在哪种模式下开设广告学专业,在上平面构成课时都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创造性想象、独特的个性、新颖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去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从而为以后其他设计学科的学习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平面构成是研究造型要素及构成规律的学科,是点、线、面和律动结构等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它通过对视觉要求的理性分析和严格的形式构成训练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排列的方法,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同时,它也是为了指导学生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培养对形态的创造性能力和审美能力,为设计创造基本条件。创造性思维是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作品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一)加强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由伍德沃于1918年提出,后来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智力构成三维模式”中明确提出并予以界定。发散性思维所扩散的思维因子是全方位的、多因素的,创造性思维是由思维的发散性为特征的。在平面构成的各个小课题中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意识,对于学好平面构成课是大有裨益的,也为以后系列广告设计课程、广告理论课程等提供了较好的思维支撑。例如,肌理构成制作训练是平面构成中的重要一课,它的制作与表现离不开材料,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纸和笔,但各种材质的纸、布、笔都会给视觉带来各种肌理的表现,如果在发散思维的引导下再借用新的媒介,那么我们就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肌理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肌理构成课题训练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课题做“一级发散”,在“一级发散”的基础上做“二级发散”,依此类推。具体做法是:“一级发散”为颜料肌理、绘画工具肌理、印压肌理、纸张特技肌理等,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做“二级发散”,如颜料肌理做渲染法肌理、吹彩法肌理、滴流法肌理、墨纹法肌理、晕色法肌理、排斥法肌理、飞白法肌理等;绘画工具肌理法可做点绘法肌理、喷色法肌理、弹线法肌理、敲印法肌理、爆裂法肌理等;印压法肌理可做拓印法肌理、压印法肌理、盖印法肌理、凸凹法肌理等;纸张特技肌理可做揉、搓、拧、刮、撕、拼贴、火烧、半干半湿、不同纸质合成后揉搓等肌理效果。

  (二)加强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指从与正向思维或传统习惯的思维相反的方向的双向度或多向度的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它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和潜意识的渴求,正话反说以获得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艺术心理学在分析人的心理时谈到人的“趋新”心理导致艺术的创新意识:“这种趋新的心理倾向提供着形式出新的动力,并为形式创造的心理活动定向。它是有意追求的,对于现有形式的反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遇到用已有知识和习惯性思维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改变思维问题的角度,从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从而起到转换思路、出奇制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形式。在艺术设计中,采用逆向思维方式,从事物的对立面中,寻求灵感,从而获得与众不同、耳目一新的作品。作为艺术设计基础课之一的平面构成,应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从而有助于以后的系列设计课的学习与提高。例如,在平面构成课程的“特异”构成课中,只要灵活运用逆向思维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异构成是指在规律化的重复中刻意的突变,它是同类形象中的异质形象强调,以打破重复性的单调,并以对比形成视觉焦点,引起强烈的感知效果,是平面广告中常用的手法。在指导学生训练这一课时,先要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所谓“意在笔先”就是先解决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问题,再在逆向思维的启发下进行“基本形状特异突变”“基本形位置特异构成”“基本形方向特异构成”“基本形色彩特异构成”“基本形肌理特异构成”以及“骨骼特异构成”等,这些都是在大面积重复的基础上,再以小面积的局部出现特异。这正是逆向思维的启发诱导的效果。

不知道学什么,免费为您解答所有疑惑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码不能为空

上一篇:平面设计中形象元素的类型及运用

下一篇:平面设计师怎么样才算精通呢?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

在线报名

电话报名